重庆三铭重工|行业最新资讯快车报(8.9-8.15)

来源:重庆三铭重工 浏览:188

01.为矿山添一抹新“绿” ——西区加快推进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

  “截至目前,西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省级绿色矿山1家。”89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以下简称西区自然规划局)负责人称,今年以来,西区加快推进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在示范引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中,坚持绿色勘探优先、资源高效利用、矿权管治结合,持续夯实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不仅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还促进了矿业经济提质和社会和谐稳定。

  西区是攀枝花市有名的老工矿区,探索实践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体现。

“矿业权登记是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守好。”西区自然规划局负责人说,凡是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除能避让退出的,一律不予受理,并引导关闭退出。截至目前,西区已全面完成2宗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关闭退出,总修复面积超过2500亩。

  西区积极落实“净矿”制度,建立矿业权出让联合实地踏勘制度,科学划定矿区范围,强化资源合理利用。探索“政府+市场”模式,整合各类资金1亿多元,对辖区煤炭、白云石、石灰石等矿产进行勘查,摸清资源家底。截至目前,西区已探明煤炭资源量4.6亿吨、白云石矿资源量1.3亿吨、石灰石资源量3.1亿吨。

  持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百日攻坚”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落实“边开采、边修复”要求。近年来,西区在建与生产矿山累计修复230余亩,稳步消除生态修复历史欠账。

  西区拥有全市唯一的饰面用大理石矿,还有大中型煤矿和石灰石矿。据西区自然规划局执法大队副队长李锐介绍,西区持续落实“专家+执法人员”露天矿山动态巡查机制、“专业机构+执法人员”地下矿山开采跟踪模式、“人防+技防”实测监管方式,对宝鼎矿区、龙洞片区等重点矿区全天候巡查排查,遏制了私挖盗采、超层越界等破坏矿产资源行为,矿产资源开采步入正轨。如今,全区合法采矿权总数由高峰时期的31宗减少到10宗;15家工艺落后的地方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年产矿石量由曾经的560万吨增至705万吨,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针对“矿权重叠”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西区本着“尊重历史、依法依规、保障资源、化解问题”的原则,通过“一对一”帮扶联系,“点对点”指导,引导多家重叠或距离较近、安全生产隐患突出矿山主动关闭退出,成功化解宝鼎矿区煤矿、龙洞片区石灰石矿等10余家“矿权重叠”历史遗留问题,促使全区矿业环境和谐稳定。

 

02.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整治一直是‘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能够系统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出的问题。”8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进行介绍解读,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在会上表示。

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共指导25个省实施了356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还支持了局地高速公路沿线等不同尺度56个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1304个试点完成综合整治规模37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试点开展以来,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治理效能提升,通过实施“三位一体”保护,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城乡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自然生态本底得以保护修复。

  前不久,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自然资源部出台《意见》,对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此举也是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

  发布会上,王磊介绍,《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见》还提出,在保持空间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之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在保障群众权益方面也有明确要求。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李建中在回答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意见》在制定过程中,特别关注群众权益保障相关制度设计。

  一方面,建立“全流程”的群众参与机制。在确定整治区域环节,对划入实施单元内的村庄,要求在取得村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方可纳入整治区域。在制定实施方案环节,要求切实发挥专业机构、本地村民作用,确保方案体现村民意愿、具有实用性;方案编制完成后,需充分征求所涉及村庄的村民意见,并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在项目实施环节,对当地群众可直接参与的,鼓励群众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实施工作;在项目验收环节,鼓励吸收当地群众代表参与验收,增强认同感。

  另一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机制。在具体工作上,坚决维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动产权利,对于群众确有需求的可将分散居住、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或有地质灾害避险需要的零星房屋引导搬迁到村庄集聚区;涉及村庄撤并的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并做好社会稳定性评估和风险监测评估;不得违背村民意愿开展合村并居、整村搬迁,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大拆大建、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也不得强迫农民“上楼”;拆旧建新中要妥善安置好群众生产生活,涉及拆除群众住房的,要确保先安置、再拆旧;发挥现有土地经营权主体的积极作用,并保障其参与权和合法权益;坚决杜绝为整治而整治、片面追求指标交易、损害农民利益等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李建中还介绍,《意见》针对农村地区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03.宁夏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为推动全区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市场监管厅等7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全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推进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建设绿色矿山。

  《通知》对未来五年全区绿色矿山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到2028年年底,全区持证在产的90%大型、80%中型、100%小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强管理,重点做好闭坑前的污染防治,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恢复植被等工作。

  《通知》明确,矿山企业是绿色矿山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闭坑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做到“边开采、边修复”,把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要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性技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要全面建设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

  《通知》提出,对绿色矿山建设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各市、县(区)年初制定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计划,将辖区内持证在产矿山以不低于25%的比例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每年创建一批,稳步推进,力争提前实现终期目标。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按照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及时与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矿山企业签订绿色矿山建设合同,明确建设要求及违约责任。

    《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激励约束政策,积极帮助绿色矿山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在矿业权出让、整合及办理建设用地、用林、用草、金融借贷等手续时,依法依规对绿色矿山企业予以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强化矿业领域投资项目环境、安全、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及管理的前提下,研发符合实际的绿色矿山特色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绿色矿山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通知》强调,要加强技术评估和动态监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纳入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计划的矿山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技术评估,以保证绿色矿山建设质量。每年要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绿色矿山名录中的矿山进行现场核查,根据矿山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受到行政处罚及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调整绿色矿山名录。被移出绿色矿山名录的企业,1年内不得申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期满后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遴选入库程序重新申报。

04.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略高于全国工业0.1个百分点。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五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重点监测的122种机械产品中,有75种产量同比增长,占比61.5%。通用机械、零部件类产品出口企稳回升,挖掘机、大中型拖拉机、起重机等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20246月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3万家,较上年6月末增加1.1万家。

05.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亟待成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这展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事业的大国担当。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绝非一国一时之事,需要国际社会形成高度共识,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近十年来,全球绿色发展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绿色发展国际合作迎来更多机遇。2015年,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这一目标在国际社会形成了高度共识,被认为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注入中国动力,也显著促进了绿色发展国际合作。20209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同时要看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依然面临许多挑战。最突出的挑战是气候治理的正义和公平还难以实现。

  要推动气候治理以可持续方式进行,首先要分清谁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在此基础上划分全球减排责任,并予以落实。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刊发研究显示,全球约90%的过量碳排放源自发达国家。基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迅速减少碳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行的全球盘点显示,一些发达国家未能履行其率先减排义务,未兑现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3年适应差距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筹集的资金还不到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资金的十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应正视历史责任,尽快兑现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加强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我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需要全球各方力量的共同呵护。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亟待成为国际社会共识。